
近期,液化气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现货端价格底部支撑明显转强。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应端来看,国内炼厂检修季的到来导致液化气产量阶段收缩。根据行业数据显示,7月以来,主营炼厂平均开工率较上月下降约3个百分点,部分民营炼厂也同步降低了负荷。
这种供应收缩直接缓解了市场的过剩压力,为现货价格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与此进口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紧。由于国际液化气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进口套利窗口并未完全打开,贸易商操作趋于谨慎。7月到港量环比下降约8%,这使得港口库存压力有所减轻。华东、华南主要港口的库存水平已从前期的高位回落至合理区间,进一步夯实了现货价格的底部。
需求端同样释放出积极信号。夏季虽是传统消费淡季,但今年化工用气需求表现稳健。丙烷脱氢(PDH)装置开工率维持在七成以上,对丙烷的需求形成稳定支撑。民用领域虽然受到高温天气的抑制,但餐饮业复苏和农村煤改气进程的持续推进,仍为需求托底。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原油价格的反弹也从情绪面上提振了液化气市场。
作为油气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液化气与原油价格联动强,原油走强往往能带动液化气价格重心上移。
综合来看,现货市场已逐步从上半年的颓势中走出,底部支撑愈发坚实。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短期供需结构的优化,也预示着液化气市场可能正进入一个新的平衡阶段。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意味着现货操作策略需更加灵活,既要抓住底部支撑带来的买入机会,也需警惕供需动态变化可能引发的价格波动。
与现货市场的强势支撑形成呼应的是,液化气期货价格近期呈现出典型的区间运行特征。以主力合约为例,价格在4200-4600元/吨的区间内反复震荡,既未形成趋势突破,也未出现破位下行。这种走势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多空力量的微妙平衡。
从多头逻辑来看,现货基本面的转强为期货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期货价格最终需要向现货回归,现货底部的夯实无疑限制了期货的下行空间。宏观政策的暖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使得能化板块整体受益。
液化气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其需求预期随之改善。
但空头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期货市场始终面临着仓单压力的考验。目前注册仓单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期货价格的上行空间。尤其在临近交割月时,仓单注销压力往往会导致期现价差收敛,抑制期货涨幅。国际市场的波动风险依然存在。
中东地区供应变化、美国出口动向等因素都可能通过进口成本渠道传导至国内市场,增加价格的不确定。
从技术面来看,液化气期货目前处于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的格局中。4600元/吨一线是前期高点附近,存在较强的技术压力;而4200元/吨则是多次验证的有效支撑位。在没有重大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价格大概率将继续在这一区间内运行。对于投资者而言,区间震荡行情既意味着风险可控,也提供了波段操作的机会。
可以采用高抛低吸的策略,在区间下沿附近逢低布局多单,在区间上沿附近考虑减仓或反手。
总体而言,液化气市场正处于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运行阶段。现货端的强势支撑为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期货端的区间震荡则反映了多空双方的谨慎弈。未来需重点关注供需边际变化、宏观政策导向及国际市场动向,这些因素或将决定区间突破的方向与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