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调研实录:下游深加工企业订单情况究竟如何?

玻璃调研实录:下游深加工企业订单情况究竟如何?

Azu 2025-09-30 纳指直播室 24 次浏览 0个评论

订单回暖还是寒意依旧?企业现状一探究竟

走进江苏某大型玻璃深加工企业的厂房,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切割、磨边、钢化等工序。表面看来,这里似乎一片繁忙。但公司负责人李总却眉头紧锁:“订单量确实比去年有所回升,但利润空间反而更薄了。”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近期对华东、华南地区二十余家玻璃深加工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矛盾的现实:虽然整体订单数量呈现复苏态势,但企业普遍反映“增产不增利”。一位从事建筑玻璃加工十余年的企业主坦言:“现在客户压价太狠,原材料成本又居高不下,我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玻璃深加工行业订单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但平均利润率却从8.2%下滑至6.5%。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端的持续压力。

细分市场来看,建筑玻璃领域订单恢复最为明显,特别是来自保障住房和城市更新项目的订单有所增加。与之相对,家电玻璃和汽车玻璃领域的需求恢复较为缓慢。一位专注于家电玻璃配套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家电行业库存高企,我们的订单虽然不断,但都是小批量、多批次的急单,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订单结构的变化。大型工程项目订单周期延长,客户对交货期要求更为苛刻,而小额散单比例明显上升。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生产灵活和库存管理能力,否则很容易陷入“忙却不赚钱”的困境。

“现在不是有没有订单的问题,而是什么样的订单值得接的问题。”浙江一家玻璃企业的生产总监这样总结道。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已经难以为继,企业必须在产品质量、交货期和服务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行业未来路在何方?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玻璃深加工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技术创新成为最受关注的突破口。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多家企业加大了对智能生产线和节能技术的投入。苏州某企业新引进的意大利全自动切割线,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0%,人工成本降低20%。“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看是值得的。

”该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

产品结构调整是另一个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的建筑玻璃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特种玻璃领域拓展。防弹玻璃、光伏玻璃、电子触控玻璃等新兴领域成为企业转型的热点。一位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企业老板兴奋地说:“特种玻璃的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率也比传统产品高出不少。

供应链优化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的挑战,头部企业开始向上游延伸,通过参股或战略合作的方式稳定原片供应。建立原材料储备机制和多元化采购渠道,成为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手段。

市场需求方面,绿建筑和节能政策的推进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Low-E玻璃、中空玻璃等节能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节能玻璃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三年内增长40%以上。

出口市场也呈现出复苏迹象。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相关玻璃产品的需求,一些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虽然国际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利润空间相对国内市场要好一些。”一位主营出口业务的企业负责人透露。

综合来看,玻璃深加工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订单量的回升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结构调整和供应链管理水平。那些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正如一位行业老将所言:“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重要的是要看准方向,坚持创新。玻璃深加工行业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不断进化。”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每一个订单背后,都蕴含着行业变革的密码。

转载请注明来自美原油期货,本文标题:《玻璃调研实录:下游深加工企业订单情况究竟如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