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绿色转型”脉搏:除了锂,这些品种也站上风口(如工业硅、锰硅)

把握“绿色转型”脉搏:除了锂,这些品种也站上风口(如工业硅、锰硅)

Azu 2025-09-30 纳指直播室 25 次浏览 0个评论

工业硅:光伏狂潮下的“银引擎”

把握“绿色转型”脉搏:除了锂,这些品种也站上风口(如工业硅、锰硅)

当全球目光聚焦于锂电产业链时,工业硅(金属硅)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正以惊人的速度站上绿经济的风口。工业硅是制备多晶硅的核心原料,而多晶硅则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装机量呈发式增长,工业硅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突破300GW,较2022年增长超40%。这一数据背后,是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双重发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占据了全球多晶硅产量的80%以上,而工业硅的供应则直接决定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与规模。

可以说,没有工业硅,就没有光伏产业的今天。

工业硅的产能扩张并非一帆风顺。其生产过程能耗极高,每吨工业硅的电耗约为1.2万至1.4万度,属于高耗能行业。在“双碳”目标下,政策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日趋严格,新增产能审批门槛大幅提高。这使得具备规模优势、能耗控制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占据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工业硅的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2022年以来,受云南限电、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工业硅价格一度飙涨至历史高位,尽管后续有所回落,但长期需求支撑下的价格中枢已显著上移。

除了光伏领域,工业硅在有机硅、铝合金等传统行业的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有机硅作为高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电子等领域,其需求与GDP增速高度相关。而铝合金则是轻量化趋势下的受益者,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对高端铝合金的需求持续攀升。多元化的下游应用为工业硅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使其成为绿转型中不可或缺的“银引擎”。

对于投资者而言,工业硅行业的投资逻辑清晰且具有持续。一方面,光伏行业的长期成长决定了工业硅需求的天花板尚未到来;另一方面,供给侧的限制使得龙头企业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盈利稳定。重点关注具备一体化布局(从硅石到多晶硅)、能耗控制优异的企业,或将成为这一轮绿浪潮中的赢家。

锰硅:特钢与储能领域的“隐形支柱”

如果说工业硅是光伏产业的基石,那么锰硅则是特钢和储能领域不可或缺的“隐形支柱”。锰硅是一种铁合金,主要由锰、硅、铁等元素组成,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中作为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在绿转型的大背景下,锰硅的需求逻辑正在从传统的钢铁行业向新能源领域扩展。

特钢行业是锰硅最大的应用市场。特钢主要用于制造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风电轴承等,其能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质量和寿命。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特钢的需求呈现井喷态势。锰硅作为特钢生产中的关键添加剂,能够显著提升钢材的强度、韧和耐磨。

一台风力发电机组需使用约200吨特钢,而每吨特钢中锰硅的添加比例约为1%-2%,这意味着单台风机对锰硅的需求就达到2-4吨。全球风电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为锰硅带来了持续的需求增量。

锰硅在储能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锰基电池(如锂锰电池、锌锰电池)因其成本低、安全高、资源丰富等特点,正在成为储能市场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尤其是在大规模储能、备用电源等场景中,锰基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尽管目前锂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锰基电池的价比优势使其在特定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

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多元发展,锰硅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锰硅行业同样面临挑战。其主要原料锰矿的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中国锰矿对外依存度超过90%,其中南非、澳大利亚、加纳等是主要来源国。地缘政治、海运成本、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锰硅的成本端造成冲击。另一方面,锰硅的生产也属于高耗能行业,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产能扩张受到制约。

这使得拥有稳定锰矿供应、具备能耗优势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从投资角度看,锰硅行业的机遇与风险并存。下游特钢和储能需求的长期增长是明确的,但原料成本波动和环保压力也需要警惕。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产业链一体化程度高、技术实力强、具备资源布局的企业。锰硅在新型储能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也值得持续跟踪,这可能是未来行业发的重要催化剂。

在绿转型的浪潮中,工业硅和锰硅作为“低调”却关键的材料,正凭借其不可替代的能和应用价值,站上时代的风口。对于敏锐的投资者而言,提前布局这些细分领域,或许能捕捉到下一轮产业红利。

转载请注明来自美原油期货,本文标题:《把握“绿色转型”脉搏:除了锂,这些品种也站上风口(如工业硅、锰硅)》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