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货直播室·投研天团】首席分析师对话基金经理:下半年大宗商品配置策略

【国际期货直播室·投研天团】首席分析师对话基金经理:下半年大宗商品配置策略

Azu 2025-09-30 纳指直播室 25 次浏览 0个评论

宏观变局下的商品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3年过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依旧风起云涌。地缘冲突、货币政策、供需重构与能源转型等多重因素交织,为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与波动。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如何把握下半年的趋势与机会?国际期货直播室特邀首席分析师张明与知名基金经理李振华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张明指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供给受限”与“需求疲软”的拉锯之中。以原油为例,OPEC+持续减产挺价,但欧美经济增速放缓抑制了消费预期,导致油价在高位宽幅震荡。他认为,下半年原油市场的波动或将进一步加剧,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库存变化。

“短期看,80-90美元/桶仍是一个重要区间,但任何突发事件——比如产油国政策突变或炼厂开工率大幅调整——都可能引发价格的快速反应。”

李振华对此表示认同,并从资金配置角度补充道:“大宗商品作为抗通胀和对冲权益类资产风险的工具,在当前高利率、高波动环境下有其独特价值。不过,单纯趋势跟踪的策略效果已经下降,投资者更需要结合宏观判断与细分品种的基本面做动态调整。”他特别强调了农产品板块的机会:“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北美、南美的粮食产区和东南亚经济作物地带可能面临供应扰动,大豆、玉米、棕榈油等品种存在结构做多机会。

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绿转型”对传统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重塑。张明分析称,新能源金属——如锂、钴、镍——的需求依然强劲,但供给增长较快,价格或从高位回落,转而进入阶段平衡。“这类品种更适合波段操作,而非长期持有。”李振华则提醒,传统工业金属如铜、铝的金融属与实体需求正在分化。

“中国房地产复苏缓慢压制了铜需求,但电网投资、新能源基建又在托底。下半年更需关注政策端是否有超预期刺激。”

纵观大宗商品全局,2023年下半年并非单边行情市场。无论是传统能源、金属,还是农产品,都离不开宏观情绪与微观供需的共振。投资者如果仍以“买入并持有”的思路布局,很可能陷入被动。相反,注重仓位管理、加强跨品种对冲,或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节奏。

配置策略与实战建议:灵活调整,多元布局

在大宗商品投资的具体操作层面,张明与李振华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给出了细致建议。张明强调,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虽然杠杆高、收益潜力大,但普通投资者应谨慎使用。“可以考虑通过大宗商品ETF或行业股票间接布局,这样既能捕捉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机会,又避免了合约展期、保证金追缴等复杂问题。

李振华则从组合管理的角度提出:“大宗商品宜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建议占比控制在10%-20%,并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权重。”他特别推荐关注“多空策略”——例如多原油空天然气,或多黄金空铜,通过品种间强弱关系获利,降低单向押注风险。

对于近期市场热点,两位专家也分享了他们的看法。黄金方面,张明认为:“实际利率与美元走势仍是主导因素。如果美联储加息渐近尾声、经济衰退预期升温,金价有望重新走强。但短期仍以震荡为主,投资者可考虑逢低分批建仓。”李振华补充说:“黄金更适合作为防御型配置,不宜追高。

能源板块中,除了原油,李振华还提到天然气市场的区域分化机会:“欧洲LNG进口需求保持高位,美国页岩气产量却有所放缓,跨区套利空间可能延续。”张明则提醒投资者警惕政策风险:“碳中和背景下,传统能源项目融资受限,供给弹下降可能加剧价格波动,建议密切跟踪各国能源政策变动。

用纪律约束情绪,才是长期存活于这个市场的根本。”

这场对话在观众的热烈提问中结束。显然,在不确定成为常态的市场上,专业、理而富有弹的配置思路,正变得愈发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美原油期货,本文标题:《【国际期货直播室·投研天团】首席分析师对话基金经理:下半年大宗商品配置策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