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比较:历次商品超级周期的“共性”与“个性”

历史学比较:历次商品超级周期的“共性”与“个性”

Azu 2025-10-09 纳指直播室 9 次浏览 0个评论

钢铁与石油的狂想曲:超级周期的底层基因

当2022年国际油价冲破139美元时,华尔街交易员们翻出了1979年的交易记录。历史总在重演,但每次都有新剧本。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共爆发过七次商品超级周期,每次持续15-30年不等,价格涨幅普遍超过300%。这些周期如同经济史的基因图谱,既携带相同的遗传密码,又因时代突变产生独特表达。

在伦敦维多利亚码头生锈的吊车旁,仍能找到1848年煤炭狂潮的印记。当瓦特改良蒸汽机点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煤炭消费量在50年内暴涨20倍,催生人类首个商品超级周期。这个模板在后续150年里被反复验证:技术突破创造新需求→基础设施投资井喷→资源争夺引发价格飙升→资本过剩催生泡沫。

二战后重建周期堪称最标准的教科书案例。1946-1975年间,全球粗钢产量从1.1亿吨飙升至7亿吨,铜价累计上涨470%。马歇尔计划带来的5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6000亿美元)投资洪流,让美国推土机厂商卡特彼勒的股价在十年间翻了28倍。这个时期确立的周期三要素——大规模基建、人口红利释放、货币体系变革——至今仍是判断周期启动的关键指标。

1973年石油危机则展示了地缘政治的核爆级威力。当阿拉伯国家将原油武器化,油价在半年内从3美元暴涨至12美元,直接重塑全球经济版图。但容易被忽视的是,这次危机恰逢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引发的货币洪水,才是支撑油价十年十倍的深层力量。

历史证明,每次商品牛市都是实体需求与金融杠杆的共生体,就像1980年代日本财团用「黑字还流」政策将贸易盈余注入原油期货,造就了「资源炼金术」的黄金时代。

芯片与锂矿的新纪元:颠覆传统的周期变种

当特斯拉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吞下全球1/4锂产量时,新的周期密码正在被改写。21世纪的三次商品狂潮(2002中国周期、2016供给侧周期、2020绿色周期)呈现出明显异变:传统工业金属与新能源材料形成双螺旋结构,ESG标准成为比探明储量更重要的定价要素。

2001-2011年的「中国周期」改写了周期律动节奏。当13亿人口以压缩时空的方式完成工业化,铜价十年暴涨540%的曲线,比二战后欧洲重建的曲线陡峭3倍。这个周期首次出现「东方定价权」,上海螺纹钢期货交易量超过伦敦LME,青岛港铁矿石库存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但过度金融化也埋下隐患,2015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暴跌90%,提前预告了传统周期模式的终结。

正在进行的绿色周期更具革命性特质。锂、钴、镍等「21世纪新原油」的争夺,叠加数据中心对铜的空前需求,形成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复合型周期。2020-2022年,碳酸锂价格暴涨12倍的伦铜也创下10845美元/吨的历史新高。这种「新旧能源共振」现象,暴露出能源转型期的特殊矛盾:淘汰化石能源需要消耗大量传统资源,风电设备对钢材的需求比燃煤电厂高出80%。

更隐秘的变化发生在交易底层逻辑。当欧盟碳关税启动、特斯拉开启锂精矿竞拍模式,商品定价权从矿业巨头向终端制造商转移。苹果公司通过预付60亿美元包下全球钴产量的行为,标志着消费端巨头开始反向控制资源端。这种「需求侧集权」现象,可能催生更剧烈更短促的脉冲式周期。

从蒸汽机到人工智能,从煤炭到锂矿,商品超级周期始终扮演着文明跃迁的推进器。当碳中和时代的周期狂潮裹挟着气候政治、数字货币、AI革命等新变量呼啸而来,读懂这些跨越世纪的波动密码,或许比预测价格本身更具战略价值。毕竟,在资源战争的牌桌上,真正的赢家从来都是提前看透游戏规则迭代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美原油期货,本文标题:《历史学比较:历次商品超级周期的“共性”与“个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