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山暗战:铁矿石定价权争夺战升级】
深夜的青岛港,40万吨级Valemax货轮正在卸下赤褐色矿砂,这些来自巴西卡拉加斯的粉矿将在72小时内进入唐山钢厂的烧结机。此刻,远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电子盘上,铁矿石掉期合约正经历着5%的剧烈波动——这不过是2023年铁矿石市场最寻常的交易日。
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正经历十年未有之变局。四大矿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的垄断地位遭遇挑战,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投产倒计时让市场暗流涌动。这个储量超20亿吨的巨型矿床,不仅可能改变大西洋与印度洋航运路线,更将重塑中国钢厂与海外矿山的议价博弈。
当中国宝武与赢联盟共同开发的消息传出,力拓股价当日下挫3.2%,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揭示了新旧势力的此消彼长。
港口库存的微妙变化牵动着交易员的神经。截至6月末,全国45港铁矿石库存降至1.25亿吨,同比减少18%,但压港船舶却增加至168艘。这种看似矛盾的库存结构,实则是钢厂“低库存战略”与贸易商“反周期囤货”的博弈产物。在青岛港现货交易市场,PB粉的溢价波动已从往年的±2美元扩大到±5美元,基差贸易商们正在用真金白银押注未来的供需错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仍维持在80%高位,但进口来源地集中度出现松动。印度矿进口量同比激增240%,俄罗斯精粉市场份额突破5%,西非塞拉利昂新矿山的试单量超预期。这种多元化尝试背后,是钢厂对2021年矿价暴涨140%的惨痛记忆,更是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
【螺纹钢困局:地产退潮后的需求重构】
杭州亚运场馆建设工地上,HRB400E螺纹钢正被吊装进混凝土结构,这些带肋钢筋的屈服强度直接关系着场馆抗震等级。但在300公里外的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主力合约却持续在3400-3800元/吨区间震荡,期货贴水现货的格局已维持半年——这折射出市场对传统需求引擎失速的深度焦虑。
房地产用钢需求的结构性下滑已成定局。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再降25%,但超高层建筑占比却逆势提升至12%。这意味着螺纹钢需求正从“总量萎缩”转向“品质升级”,600MPa级高强钢筋的应用比例突破15%,这对沙钢、鞍钢等头部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
当万科宣布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时,建筑用钢单方消耗量将再降8%,这种技术变革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基建投资接棒成为新支柱。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19万亿专项债额度中,62%投向交通、水利领域,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带来稳定的螺纹钢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支架、风电基桩等新能源基建的用钢需求增速已达28%,这类项目对钢材耐候性、抗腐蚀性的特殊要求,正在倒逼钢厂改造精炼炉设备。
碳中和目标下的工艺革命悄然加速。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占比突破12%,石横特钢的废钢比已做到92%行业标杆水平。这种转变直接冲击着螺纹钢的成本曲线——当电价波动取代焦炭价格成为核心变量,掌握区域电力资源的钢厂开始显现竞争优势。而在河北武安,传统长流程钢厂正尝试将高炉煤气捕获后生产甲醇,这种跨界尝试可能在未来三年改写螺纹钢的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