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美元时代重启——地缘政治与供需失衡的双重绞杀
【中东战火再燃:霍尔木兹海峡成导火索】
2025年10月9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对阿联酋富查伊拉港的精准打击,直接导致全球12%的原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卫星影像显示,至少5艘超大型油轮(VLCC)被迫滞留波斯湾,相当于单日减少450万桶原油供应。受此影响,WTI原油期货在亚洲早盘跳空高开,15分钟内暴涨8.7%,创下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市场恐慌情绪在OPEC+紧急会议后进一步发酵。沙特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利雅得时间10:00的声明中明确表示:“当前20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计划将至少延续至2026年Q1。”这一表态彻底粉碎了市场对供给端松动的期待。更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同步宣布,为应对西方新一轮制裁,11月起乌拉尔原油出口量将再削减30万桶/日。
两大产油国的强硬姿态,推动布伦特-WTI价差扩大至9.2美元/桶,创2019年以来新高。
【库存数据暗藏玄机:EIA报告颠覆预期】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0月8日发布的周度数据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尽管商业原油库存意外增加280万桶,但库欣交割库库存骤降420万桶至18年最低水平,WTI期货交割地库存警戒线首次亮起红灯。更关键的是,战略石油储备(SPR)仅维持在3.8亿桶,较2020年峰值下降65%,白宫短期内释放战略储备平抑油价的空间已近乎消失。
炼厂开工率数据揭示更深层危机。墨西哥湾沿岸炼油集群开工率跌至78%,较五年均值低14个百分点,主因是9月飓风“伊恩”造成的设备损坏尚未完全修复。这导致汽油裂解价差飙升至48.7美元/桶,柴油裂解价差更是突破64美元,创历史纪录。高盛能源研究团队在最新报告中警告:“炼能瓶颈可能使原油价格传导至终端消费品的速度加快30%以上。
”
破局与博弈——机构操盘手的实战策略手册
【技术面异动:三重信号揭示方向】
从WTI原油期货4小时K线图观察,当前价格已突破自2024年形成的长期上升通道上轨(138.2美元)。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形成金叉,动能柱持续放大,RSI指标虽触及82超买区域,但在强势行情中该信号可能失效。关键支撑位可关注137.5美元(斐波那契38.2%回撤位),压力位则看143.6美元(2022年3月高点)。
期权市场暗流涌动,执行价150美元的看涨期权未平仓合约量单日暴增320%,部分机构开始构建“看涨期权价差”组合:买入12月150美元看涨期权同时卖出160美元看涨期权,该策略将盈亏平衡点锁定在152.3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数据显示,WTI原油期货未平仓合约总量突破300万手,创2008年以来新高,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对冲基金新玩法:跨市场套利方程式】
精明资金正在构建“原油-美元-黄金”三角对冲组合。由于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降至28%,美元指数跌破95关口,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原油资产自动升值。某华尔街对冲基金向客户披露的模型显示:做多WTI期货同时做空欧元区天然气期货(TTF)的组合,近30日年化收益率达147%,该策略利用欧洲能源结构脆弱性进行跨品种套利。
产业资本则通过实物交割获取超额收益。托克集团近期租用20艘VLCC进行海上浮仓存储,按当前远期曲线计算,持有现货6个月的理论套利空间达22.8美元/桶。中国民营炼厂正加大采购俄ESPO混合原油,利用东西方价差,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对船过驳的方式,实现每桶9-12美元的套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