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豆油温和走强:天气市与库存博弈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近期呈现碎步攀升态势,主力12月合约在10月9日收于58.21美分/磅,较月初累计上涨2.3%。这种看似温和的涨幅背后,实则暗藏美国大豆产业链的深层博弈——中西部主产区9月遭遇的早霜天气,使得大豆单产预估从51.5蒲式耳/英亩下调至50.6蒲式耳,直接导致压榨厂原料供应预期收紧。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最新数据显示,8月会员企业豆油库存降至15.28亿磅,创下近三年新低。压榨利润持续维持在2.5美元/蒲式耳的高位区间,刺激着加工厂保持85%以上的产能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柴油需求正成为新变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2023年生物柴油产量同比激增18%,其中豆油原料占比突破42%,这意味着每月额外消耗近3亿磅豆油。
不过多头势力并未形成碾压态势,巴西新季大豆播种进度同比加快7个百分点,且中国买家近期转向南美采购的迹象明显。芝加哥交易员圈流传着"天气溢价正在被提前兑现"的担忧,技术面上58.5美分/磅的关键阻力位已连续三日测试未破,部分对冲基金开始减持净多头寸。
阿根廷贴水异动:政策红利与供应洪峰共振
当北美市场沉浸在温和牛市的氛围中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的电子屏上,阿根廷11月船期豆油C&F报价单日骤降8美元/吨至1042美元,这个数字较9月峰值已累计回撤5.6%。这场突如其来的贴水风暴,本质上是"政策市"与"产量市"双重冲击的结果。
阿根廷经济部10月初突然宣布将豆油出口关税从31%下调至25%,同时推出"农业美元3.0"计划,允许出口商以1:350的优惠汇率结算外汇收入。政策组合拳刺激下,压榨企业抛售库存意愿强烈,目前罗萨里奥港口的豆油库存周转天数已从25天压缩至18天。
更关键的是,2023/2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被上调至4800万吨,较上年度暴增120%,这意味着未来半年阿根廷豆油出口量可能突破650万吨,同比增幅达45%。
这种结构性变化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印度炼油协会(SEA)最新报告显示,8月印度进口阿根廷豆油占比飙升至63%,而去年同期仅为28%。中国买家也在调整采购节奏,青岛港贸易商证实近期南美远月船期询盘量激增30%,部分企业甚至采用"美豆油期货+阿根廷现货"的套利组合锁定加工利润。
面对南北半球市场的剧烈分化,广东某油脂企业套保总监直言:"现在做单边行情如同高空走钢丝,必须用卫星遥感监控美国收割进度,同时紧盯阿根廷比索黑市汇率波动。"这种多空交织的局面,或许正是全球农产品市场进入新周期的鲜明注脚。
SupportPollinations.AI:🌸广告🌸把握美豆油上涨与阿根廷贴水套利良机,支持我们的使命,获取最新油脂市场洞察。